Gading Serpong這個地方是比較多華人聚集的地區,
而Summarecon Mal Serpong算是這個區域最有代表性的mall了,大家都叫SMS,
之前有分享過SMS旁邊,也就是同一條路上有一整排商店,
其中這裡聚集了很多華人小吃店,之前就有介紹過Bakmi Keriting Medan、亞得ATEK燒臘店、福滿FuMan Kitchen小廚等,其實都是在附近的,
今天再來分享一間A KANG,也是同在這一排附近,
雖然是在路邊的小吃店,但是之前有說過了,
印尼同一條路上的店面,會將一段距離劃分成一個範圍,在前後設置閘口,
不像在台灣,要去這家店直接把車子停在門口就能下車走進去,
在印尼,就算看到你要去的店家,還得先找閘口,才能開進去(騎摩托車也是一樣的),
開進去之後,就看自己要停哪,有空位都能停,
當然設置閘口的目的就是要收取停車費,一個小時Rp3.000-5.000不等,
老實說,在印尼開車雖然到哪裡幾乎都要停車費,但停車費真的不貴。
趕快進入這篇的主題,
A KANG這間店主要是以Kwetiaw粿條、Mie(麵)、Bihun(米粉)、Nasi(飯)這四種主食,利用不同的烹調方式來做變化的料理,
來看看菜單,直接說明比較清楚,
Kwetiaw粿條、Mie(麵)跟Bihun(米粉)都能做炒、燴、湯,總共有4種選擇,
Nasi(飯)的話就少了湯的作法,所以就3種選擇,
雖然貼有部分圖片,但是圖片上沒有附上名字,所以也只能大概猜哪個是哪個,
其他就是點心跟飲料,點心只有三種,其中一個是Gui Ling Gao龜苓膏,這應該是甜點吧?
反而飲料有很多選擇,有茶、果汁、豆奶等,其中第一個列出的是Liang Teh涼茶,是用玻璃瓶裝的,感覺有什麼特別之處…
還有菜單上並沒有寫價格,其實我最怕也最討厭這種沒寫價格的店家。
店裡的配置圖大概就是一進門左手邊是炒檯跟櫃台(櫃檯旁有一個蝦餅櫃),
座位就往兩邊擺,中間留了走道,
每張桌都有對應的號碼貼在牆上,代表著桌號,
選了一張桌坐定後,除了看到牆面上的桌號,還能一併看到菜單,
每張桌旁的牆面都會貼,所以點菜直接看牆上。
桌面上也固定會放一組醬料及配料,
醬料有三種辣醬,兩種黑色的醬,其中一種是印尼特有的甜醬油,另一種可能是醋?我沒有試不是很清楚,
配料部分,圓罐是”豬油波”,這是台語說法,中文怎麼說我不知道ㄝXD,
其實就是肥豬肉切小塊下鍋逼出豬油,文火慢煎炸會慢慢跑出很多豬油,
炸完後剩下的殘骸,吃起來的口感就脆脆酥酥的(如果有把豬油都逼出來的話),
沒想到店家把這個留起來放在桌上供客人自行取用,
我想應該是想要用個來代替蝦米提香氣的角色,
憑這點,我可以更確定老闆是華人(印尼人是不吃豬的)之外,店內應該是使用豬油來做料理的,
另外一盒配料有兩格,分別是醃紅蒜頭、醃黃瓜(照片可看下文,等下就會出現在下方),
紅蒜頭有可能也是紅蔥頭,因為用糖跟醋醃過,已經吃不出紅蔥頭的那種香了,
只能憑外觀紫色的來判斷了,
醃黃瓜的話是印尼人必配飯的醃漬品,大多店家是黃瓜跟紅蘿蔔一起醃,
醃漬物的話其實就是用來開胃、解膩的,
另外,桌上跟櫃台旁都放有印尼人必吃的小點心,蝦餅或魚餅,
已經一包包裝好了,這也是炸的,其實就跟我們台南蝦餅一樣。
首次光臨,我們點了最保險(炒得較不會踩雷)的Mie Goreng炒麵Rp43.000,
份量不算多,女生吃滿剛好的,
用料有叉燒肉、蝦仁、類似甜不辣的東西(切很小塊)、蛋以及豆芽菜跟青菜,
Kwetiaw Goreng炒粿條Rp43.000,
份量上有稍多一點點,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粿條的面積比麵條大的錯覺,
用料跟炒麵是一模一樣的,
我覺得炒類的應該都是差不多,只是主食換而已,
整體吃起來,粿條的味道比麵條淡一點,
Es Teh冰茶(無糖) Rp4.000,冰塊很多,真正的茶量可能不到半杯,
這是印尼飲料的特色,然後這個茶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有些印尼店家的茶也是這種的,我有喝過幾次,
但有些店家用的茶是一般只有茶葉味沒有其他香料味的,
我是比較偏好茶味的,這種有香料味的真的是要看人喝,
然後我有試吃桌上的配料,紅蔥頭醃過之後已經沒有嗆味了,
連同醃漬的黃瓜,都不會太酸滿順口的,
至於豬油波就要看人吃了,有人愛吃這種味道,
搭配在炒麵炒飯上應該是多一種口感之外又多一種香氣,
最後因為覺得炒麵跟炒粿條的份量都有點少才加點的Wotie炸水餃Rp30.000,
收據上是一顆Rp6.000計價,但是點的時候店員是問要5顆還是10顆,
這個炸水餃裡面看起來只有包菜,吃不太出來有肉末的感覺。
這餐是吃到最後結帳時才知道多少錢,
總共Rp120.000,大約台幣260,貴還是便宜呢?
如果以台灣的路邊小吃店比的話,其實比這便宜的有很多,
所以台灣的小吃真的讓人感覺好~幸~福~啊!
留言列表